笔墨叩地坛:陈威以写生对话史铁生的精神原乡

近日,《书画里的中国》第三季迎来一场浸润着历史温度与艺术思考的慢直播 —— 青年艺术家陈威走进北京地坛公园,以一支毛笔、一方银笺宣纸,复刻作家史铁生曾凝视过的古柏景观,开启一场 文学与山水的跨时空对话。这场直播没有快节奏的剪辑,只有笔墨与时光的慢流,让观众跟随陈威的视角,从 写生的起点读懂地坛的厚重,也看见一位青年山水画家对传统与当代的思考。

 封面.jpg

1.JPG 

直播镜头开启的瞬间,地坛公园的晨光正透过古柏枝叶,在斑驳的白墙上投下晃动的影。陈威站在史铁生当年拍摄取景的位置,手中宣纸已铺开 —— 那是他特意选择的银笺白底材质,不同于金卡适合表现建筑的辉煌,银笺纸的细腻质感,更能接住古柏的沧桑与光影的空灵,他在直播中轻声解释,而这份对材质的精准判断,源自他中央美术学院本硕博连读的学术积淀。作为主攻 山水画造境研究的博士,师从丘挺、刘荣两位教授的陈威,早已将 材质与意境适配的理念融入创作,就像他2023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优秀毕业创作最高奖的作品《龙雷》,亦是在绢本水墨的载体上,让山水的磅礴与细腻共生。

2.JPG 

要选最有故事的树。陈威的目光掠过一片古柏,最终定格在一棵枝干虬曲的侧柏上——它的主干布满裂纹,却仍有新枝向上,恰如地坛历经岁月却始终涌动的生命力。直播中,他用毛笔淡墨轻轻勾勒出树的大致轮廓,选择横幅构图而非昨日表现寿皇殿的方形构图,横幅能让古柏的横向延展感更足,也为后面地坛与海的远景留足呼吸空间。这处构图取舍,藏着他对 景与意的深刻理解:不追求完整树形,只截取树干最精彩的下半段,让枝叶在画面中自然穿插 —— 这种 取舍与重点表现的原则,他曾在园林画境 —— 第三届三山五园主题艺术展中实践过,如今用于地坛古柏,更添了一份对史铁生文字中 生命韧性的呼应。

3.JPG 

当第一笔淡墨落在宣纸上,陈威的手腕轻转,线条顺着树干的纹理游走。镜头拉近,能看见他笔尖的墨色由浓转淡,恰如地坛的历史从清晰的古柏年轮,过渡到模糊的时光记忆。此刻的画面,早已不止是 画一棵树:史铁生的文学精神是底色,银笺纸的质感是载体,陈威的笔墨是桥梁,将百年古柏的 与地坛的 紧紧相连。他在景观与精神之间找到共鸣点——从一棵古柏出发,叩响地坛的历史,也叩响每个观众心中对 生命与时光的思考。

未来,《书画里的中国》将继续以慢直播的形式,陪伴观众见证艺术创作的每一个细节。而陈威的地坛写生,才刚刚走完 起点,接下来的笔墨里,还有更多关于 古柏生命力地坛之海的惊喜,等待被发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