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精密的相机为什么比不过人眼?这部高分纪录片告诉你真相

随着ChatGPT、Sora等推出和发展应用,以大模型为底座的“AI+”登上新一轮生产力革命的舞台。但你知道吗?即使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,AI智能相机仍然比不过人眼。

黑夜之中人们抬头便可仰望繁星皓月,但照相机的感光能力却无法实现星月同辉;人眼拥有感知微弱光线的能力,这个过程通常只需要4秒钟,而照相机现在还无法做到;人眼可以清晰地看见几厘米到几百米之间的物体,这当中的焦点切换几乎察觉不到,而照相机的变焦还做不到如此丝滑。

人们容易忽视的眼眶,其实一直参与着看见的过程;视网膜里分布着600万个视锥细胞,帮助我们感知色彩;流泪既是情绪的宣泄,更是对人体的保护;晒太阳不仅能让我们心情愉悦,更可以预防近视......

眼睛隐藏着许多我们未曾了解的奥妙,但又由于结构太过精密,那些晦涩的专业术语总让我们望而却步,致使我们对眼睛的了解还只停留在表层。而今,首部眼健康科学纪录片《眼睛的故事》,凭借着精彩的视听语言、深入浅出的科普知识,填补了国内此类科普纪录片的空白。

《眼睛的故事》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指导,湖南卫视、芒果TV、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视界联合出品,芒果伯璟制作。上文描述的那些关于眼睛的有趣冷知识,都来源于这部纪录片。

该片一经播出,大受欢迎。美兰德数据显示,节目播出期间融合传播影响力居全网纪录片第一,节目传播超3亿次,美誉度95。节目播出在CSM全国网平均收视率0.14、份额0.65%;欢网同时段非剧类项目同时段排名省级卫视第1。除此之外,在豆瓣上,拿到了8.4的高分。

“专业”、“有趣”,是网友评价这部纪录片的高频词汇,这得益于纪录片背后的专家团队——由爱尔眼科多位专家出镜、数十位博士及博士后团队组成的眼科专家顾问团,还集结了北京同仁、广州中山、温州医科大的专家共同提供技术支撑,其权威性在国内首屈一指。

“我们的镜头里浑浊了,就是白内障;底片老化了,也就是视网膜发生病变了,可能就是老年性黄斑变性;镜头调节器老化了,可能就是老花眼……”这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经过专家的讲解,变成了连孩童都能听懂的趣味科普。这些精粹,将带领观众进一步走进眼睛这个神奇世界。

眼疾,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人

眼睛如何实现看见的过程?眼泪仅仅只是情绪宣泄吗?一个不受重视的视力问题如何演变为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疾?近视还有哪些解决办法?这些问题都将在《眼睛的故事》里找到答案,该片分为“眼睛的构造和成像原理”“被攻克的眼疾”“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疾”和“近视的防控”四个篇章,详细回应公众对于眼睛科学知识的渴求与好奇,聚焦眼睛这一精密器官,让观众“看见”人生大世界。

《眼睛的故事》的导演,是极会讲故事的李东珅。近年来,凭借着《中国》中电影式的叙事手法和极致的东方美学,李东珅受到了许多年轻粉丝的关注和热捧。为什么聚焦历史叙事的李东珅,会跨界拍摄国内首部眼健康科学纪录片呢?他坦言,“最初是因为家人得了青光眼,给了我一个非常大的心理震撼,为什么我们自己每天都在使用眼睛,但是我们对眼睛却几乎一无所知?”

李东珅提到的青光眼,是全球第一大不可逆的致盲眼疾,即一旦造成视神经严重损伤,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是不可治愈的。而对于这样的致盲性疾病,许多人却不知道其初期症状如何,从而忽视眼睛最初发出的警报,造成无法挽回的致盲后果。

正是意识到严峻的现状,李东珅决定拍摄一部关于眼健康的纪录片,不过制作过程却比想像中难很多。李东珅发现,眼睛是一个非常精密的人体器官,结构比想象中更加复杂,弄懂各个结构的功能已经很难了,还想要通过视听语言讲述科普知识,更是难上加难。

李东珅多方寻找,最终获得到了爱尔眼科的全力支持,“当时我们在拍摄这部纪录片时候,幸亏有爱尔眼科,他们有全方位的、深度的、多元的专家资源,这些专家老师给了我们全力的支撑,让这部片子具有了扎实的学术性。”

爱尔眼科拥有的其他综合类医院无法比拟的专科优势。资料显示,目前其已有覆盖全生命周期、全人群的数十个眼科亚专科和多个专病门诊,各亚专科诊疗能力与水平均为行业前列,且有年门诊量超千万的临床大数据和案例为纪录片作数据支撑。专家人才储备更是完备,从该片出镜的多位权威专家可见一斑。

解决了学术性这个难题,作为创作者,李东珅更要兼顾趣味性,毕竟纪录片是给观众看的,要将学术性的专业知识化繁为简,深入浅出地呈现在观众眼前,在趣味性和学术性中间寻找平衡点。经过创作团队和眼科专家们的不懈努力,他们运用了大量的案例、动画效果和巧妙的比喻来为受众作讲解。

青光眼到底是怎么发生的?纪录片第3集运用精细的动画画面解释是眼睛房水出了问题,眼科专家一语道破其成因:“眼内的水的循环出不去了,会导致眼内压的增高,结果把视神经给压坏了,这就叫青光眼。”

在专家看来,眼睛的神经分布从周边到中间,汇聚成一个像电缆一样的东西,压力先损害周边,慢慢往中间,所以青光眼的症状表现在生活中,就是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。也正是由于视觉边界是逐渐变小的,所以早期青光眼隐患者很难察觉到这样微小的变化,等到意识到不对劲时追悔莫及。

值得警惕的是,青光眼只是《眼睛的故事》提及的眼部疾病之一,片中还生动详解了其他常见眼部疾病,它们有些已被人类攻克,有些具有不可逆性。正如专家类比青光眼就像没有倒车档的汽车,但我们可以选择定期进行眼睛健康检查,及时发现、为这些不可逆的眼疾踩下刹车减速,观看这部纪录片也正是如此,详细了解眼睛-每天为我们接收80%信息的器官,对我们的未来有着深刻意义。

未来科学护眼开始

随着年龄增长和用眼过度,我们的眼睛正悄然发生着变化。《眼睛的故事》里提到了一个案例——干眼。干眼会让眼睛干涩、酸胀,原本多发于老年人,但近年来得干眼的中青年人变多了。

是什么把我们的眼泪过早蒸发了?最常见的原因是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大幅度压缩了闭眼时间,导致眼睛疲劳。不眨眼,泪水被蒸发,角膜上皮细胞收不到泪膜输送的氧气,便会干瘪死亡。除了长时间的看手机、电脑、电视,长期身处封闭的空调房或者风沙烟尘污染的环境,甚至长期涂睫毛膏、画眼线都有可能引发干眼。

可以说,互联网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同时,其载体也从生理上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器官,眼睛首当其冲。

除此之外,《眼睛的故事》还记录了人们不断重复的一些常见伤眼行为:

大多数人不知道绝大部分眼药水都是对症下药的,比如抗感染、消炎、降眼压等,一旦眼药水不对症,不仅没有治疗效果,还有可能会给眼睛带来其他损害。

家长教育孩子,少玩手机、平板电脑,意欲减轻眼睛的负担预防近视。但其实预防近视核心是减少近距离用眼负担,而看书、写字、画画、下棋、弹钢琴、拼积木等等都会带来近距离用眼的负担。

……

从上述的案例和行为可以看出,正是因为我们对眼睛缺乏了解,致使一些错误的“护眼”行为产生,从而对眼睛产生二次伤害。由此可见,唤醒国民眼健康意识、培养眼健康科学认知任重而道远。

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,涉及全年龄段人群全生命期,眼健康更关乎着我们的下一代。国家疾控局数据显示,2022年儿童和青少年总体进视率为51.9%。也就是说,中国一半以上的青少年已成为近视患者。

好在,从《眼睛的故事》这100分钟开始,我们见识到了专业力量的不懈努力——眼科从业者不断更新医疗技术;眼科机构不断推动科研水平;一线的眼科专家讲述自己的经验和案例让更多人珍视眼睛;眼健康产业协同唤醒国民眼健康意识……

正如《眼睛的故事》回应着人们对眼睛知识的渴求,深度参演该片的爱尔眼科也为该片提供了扎实的数据基石。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眼科连锁医疗机构,专业实力上,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,爱尔眼科全球屈光矫正手术完成量超过430万例(全球第一),医学验光配镜量累计超1,000万例(中国第一),中国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开展量第一,中国视光、小儿眼科医生及视光师数量第一。

从精微处,致广大。越是深入《眼睛的故事》背后,笔者看到的不仅是科技的进步和机器的算法,更是眼科从业者们对人类自身的细心关爱和人性光辉;看到的不仅是爱尔眼科深度参演一部纪录片,更是一个民族品牌致力于让所有人都享有眼健康的责任心和使命。

如今的爱尔眼科,以国内医疗发展为主线,国内国际双线并举,引进和吸收国际眼科技术与医疗管理理念,以专业化、规模化、科学化的模式助推中国眼科行业的发展,力争提升中国眼科医疗的整体水平,辐射全球。同时,爱尔眼科与多家国内外知名高校联手共建顶尖眼科医教研平台,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眼科医学人才,真正地为中国眼科学和视觉科学的创新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。有这些作支撑,爱尔眼科得以真正做到“共享全球眼科智慧”——“以爱心致力于人类的眼健康”,“使所有人,无论贫穷富裕,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”。

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。普及健康知识,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,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。《眼睛的故事》这样的纪录片面世,一方面为观众拓展了眼健康的知识边界,一方面也让更多人正视眼部疾病,定期检查,及时防治。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,对家庭和社会都负有健康责任。虽然我们无法预见将来,但我们可以从观看《眼睛的故事》开始,做自己眼健康的第一负责人,继续探索美好精彩的广大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