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书画里的中国》第三季:白描天坛秋色,张晓瑜笔端花卉寄清秋

近期,《书画里的中国》第三季镜头推向了北京天坛公园,园内秋意正浓,各色花卉层层簇拥,形态各异,在通透的秋光下交织出丰富的质感与层次,微风拂过,花影轻摇,暗香随之浮动,共同酝酿出一派宁静而生机盎然的秋日意境。青年艺术家张晓瑜于此寻芳写生,她以纯粹的白描技法,引领观众深入品味秋日花卉的内在气韵与生命律动。

 图片1.JPG

白描作为中国画的经典技法,摒弃华彩,独尊线条,以笔法的精准与韵律构建物象之风骨。张晓瑜以细腻绵长的线条描绘花瓣的柔美与舒展,又以富于变化的笔触勾勒枝叶的脉络与韧劲。仅凭墨线的流转与交织,她便让月季的千般姿态与生命力量跃然纸上,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白描“以线立骨”“不施丹青而光彩照人”的艺术魅力。

图片2.JPG 

直播镜头以沉浸式的视角,完整记录了张晓瑜创作月季白描的全过程。她首先执起铅笔,进入中国画创作中至关重要的“观物取象”阶段。在天坛斑驳的秋光里,她凝神观察月季的生长态势,在纸面勾勒出月季的铅笔初稿,为后续的笔墨勾勒奠定了坚实基础。随后,她进入白描勾勒阶段,从主体花朵到旁侧枝叶,墨线在她手中流转交织,一簇清雅脱俗的天坛月季渐渐在宣纸上苏醒。她巧妙运用线条的粗细、轻重变化,仅凭墨色就表现出花瓣的柔嫩、叶片的舒展和枝干的劲挺。在最后的阶段,对画面进行调整,使作品更完善。

 图片3.JPG

整幅作品墨线干净利落,既有工笔的严谨法度,又不失写意的生动气韵。那些看似简单的线条,实则通过线条的巧妙排布,精准传导出花卉不同部位的形态特质,其柔韧、舒展与刚健,无不被拿捏得恰到好处。这株天坛的月季,就这样在笔与墨的交织中,从转瞬即逝的秋日芳华,化作了纸上的定格。

 图片4.JPG

《书画里的中国》此次直播,通过北京时间APP的实时呈现,将艺术创作过程中那份凝神静气,乃至笔尖与纸面摩擦的细微声响,都真切地传递至屏幕彼端。观众得以超越时空阻隔,不仅见证一幅白描作品的完成,更仿佛亲见一花一叶如何在艺术家的笔下渐次绽放,从自然的形态升华为艺术的形象。这种对创作过程的沉浸,让白描技法背后的匠心与情感温度触手可及,完成了一场与美学精神的生动对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