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态的稳定,诗意的开场

春节期间,原本在家中过着“万物静观皆自得,四时佳兴与人同”的日子,不料打开电视,看了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第六季第一场,感慨良多。

图片18.jpg 

众所周知,在几何学当中,最稳定的形状莫过于三角形。这个来自大自然的规律,在人类社会的中得到了很好的阐释,比如一部经典,最完美的呈现是读者与作者、作品的那种共情,一种常读常新的阅读冲动;比如一档文化益智节目,最舒服的节奏就是主持人、嘉宾、选手优雅、和谐的参与,让节目动态的自洽,完美演出。一个稳健而又不断动态自信新的“铁三角”架构,往往成为人类在各个领域一种朴素而又真挚的追求。

图片19.jpg 

忽然之间发现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第六季,实际上就是一个这样的绝佳样本。

 

先说嘉宾,康震、蒙曼老师明了“嘉宾”一词的深味,控场能力不同凡响。比如说康老师,在图画线索题的环节,作为绘画命题者,他会依据所给话题,先画出共性,然后再画出个性,也就是答案的线索。就这个过程,参与过大型电视活动的人都懂,这考验的是控场能力。就像我们读《福尔摩斯》时,一旦身临其境,每个人内心都是兴奋而迫切的,我们在场外所看到的一秒钟,对现场的选手来讲,可能就是漫长而煎熬的一分钟,但是这也是比赛的魅力所在。如何让这个过程松弛自如?康老师展现了他的节奏大师本色,时而开句玩笑,比如“马该理发了”,因为尾巴画的太潇洒;时而故意夸大细节,画的马有“长腿欧巴”,有的是“短腿欧巴”。这既能控制好选手的情绪,不要乱了阵脚,又要给选手们更多的信息渗透,不降低试题的难度的同时,让他们不断捕捉所需要的信息,还能让他们保存着他们对试题的那种热情和兴趣,舒缓之间,主次有别,开放搞活,“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”。这得多了解选手的心理呀,这得需要多能强大的控场能力?蒙曼老师的柔声细语,也在康老师富有激情的讲评之后,作为一种调节,让整个赛场像个家庭内部的益智聚会。感觉好有年味!

图片20.jpg 

究其根本,这源自嘉宾对选手一种尊重,还有就是对《诗词大会》这档节目的珍爱,没有这种尊重和热爱,它实际上是很难进行控制的。

图片21.jpg 

再说参赛选手,与上一季相比似乎也有点不同。第六季的参赛选手给大家一个非常感性的气质,情怀和境界更加开阔,素养很好。

图片22.jpg 

诗情画意是我们激情的来源,是共情的支撑。由于参赛选手来源的变化,行业跨度更大,原本驾驭起来应该比较困难,原因无他,构成越是复杂,每个人都经历了不同的人生,他们背后的故事不尽相同,个性化更加明显,这种情况之下,选手怎么能达到一种和谐的融合是非常关键的。但是,《诗词大会》第六季第一场的选手们无疑还是让人眼前一亮的,无论是留在场上继续竞争,还是下场继续来年的旅程,心态当中都充满着一种昂扬的自信,一种坚实与沉着。在我们阅尽很多综艺节目“悲情的”脸谱化退场之后,《诗词大会》每一个选手“落选”时的表现就异常动人了,他们用一腔诗意给自己做一个“诗意不老,未来再战”铺垫,优雅的参与,真挚的热爱,永不言弃,这是一种并不矫情的表达,一种境界始大的成熟。不管是一个成年移民警察王子豪,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学生黄嘉晨。

图片23.jpg 

最后,谈一下主持人的龙洋的变化。在第五季当中,我们能看到主持人重任在肩伊始,面对文化节目的独特性,开始有一种“战战兢兢,如履薄冰”的感觉,虽然“战战兢兢,如履薄冰”并不是个贬义词,而是发自本能的高度负责感,或者说应对挑战的自发本能。但是,毫无疑问,整体上压力要远远大于董卿。观众习惯的是一个参与了无数场大型活动,早已习惯了驾驭大场面、大任务的“央视一姐”,对龙洋而言,麻烦就来了——关注度不见得高但是挑剔度一定不小。所以,龙洋如何在今年能够跨越这种成熟度,快速成长为龙洋自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。

图片24.jpg 

不过,我们很欣喜的发现她明显成熟了不少。比如她说出“李太白的性格有点像孙悟空”时,我们发现她有了一定的自主权,这就是自信与成熟。第五季的龙洋不可能没有任何自己的发现,但是接过前任主持人的话筒,让《诗词大会》这个品牌节目能够完美地延续下去,她必须谨小慎微地处理,必要时还要有简单的牺牲。相形之下,今年渐入佳境,逐渐适应了文化节目的节奏要领,其个性与气场随之而来。

图片25.jpg 

顺便多说几句。腹有诗书气自华,自带书香气质是一种主持风格;绝知此事要躬行,融会万般生活也是一种主持风格,毕竟诗词的本原就是生活,诗性就是一种灵性。多一种主持风格,对于精彩纷呈的诗歌本身来讲,不是坏事,反而多了一些关照诗词的角度,诗词像一颗钻石,理应有很多面可以折射阳光。

 

一个品牌,尤其是《中国诗词大会》这样的节目,受起自身规律决定,每延续一季,难度基本都是量级增加,更何况“对酒诚独难,论诗良不易”?当跨越了五季,到了“六岁”的年龄,就要与一个“节点”邂逅。能否顺利地跨过这个节点将是一个巨大考验,那么这个考验胜败取决于什么?取决于它的架构机制有没有实现一种稳定而动态的嬗变,节目里的参与者——嘉宾、选手、主持人有没有完成自己的责任,实现自身与节目的良性律动,注入新鲜的血液,构建一个相对稳定自新的“几何三角形”。

图片26.jpg 

现在可以给出一个答案了,那就是从第六季的第一场来看,完全可以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案,一次诗意的开场:每个环节都打破了谨慎的预期,而不失谨慎的打破预期,给人一种“芳原绿野恣行时,春入遥山碧四围”的感觉。

祝愿节目精彩继续,有这样的参与者,当然还有幕后的无名英雄,万千爱着诗词的人,我们坚信节目一定会更好,毕竟只要我们还爱着真善美,诗词永不老。

 

(作者王翔,系北师大二附中教师,文化学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