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脚下的竹筏随着波涛震颤,当炮弹掀起的硝烟在VR眼镜中翻涌,当会议桌上的煤油灯影映出抉择的轮廓——VR数字沉浸式LBE大空间互动体验展《转折·从头越》,用全景科技将你拉入历史的时空激流。
展览以“湘江战役”“遵义会议”“娄山关大捷”三大历史现场为锚点,通过“飞”临点金山、竹筏“渡”江、枪炮“震”天等沉浸式体验环节,让观众在遵义会议纪念馆可以实地“穿越时间”:在湘江畔,光华铺阻击战的血火交织中,子弹擦过的呼啸声与战士的呐喊穿透耳膜;在复刻的会议厅里,与历史人物呼吸相闻;登上娄山关隘口,漫山红旗与冲锋号角在硝烟中炸响。30分钟沉浸之旅,让你以“第一视角”见证:历史课本上的“伟大转折”,如何在一盏马灯、一道战壕、一场冲锋中淬炼成永恒的精神坐标。
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红色文化数字化系列项目——大型遵义会议红色文化VR展《转折·从头越》,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贵州总站指导,由中共遵义市委宣传部监制,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、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、央视频融媒体发展有限公司、贵州多彩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,遵义会议纪念馆、贵州探源数字文化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承制,由央视频融媒体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设计开发。展览落地遵义会议纪念馆2楼,5月1日起正式向公众开放。欢迎广大观众前来体验这场历史与科技交融的时空对话,在数字化浪潮中触摸精神力量的时代脉动。
4月29日至30日,《转折・从头越》项目向市民免费开放进行预展,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体验,现场反响热烈。相关领导专家在体验后也对展览表示首肯:“把《转折·从头越》做成数字化移动巡展项目,在内容上守正,形式上创新,且史实正确、技术先进,观感很好。”“凭借‘文化+科技+旅游’,让观众穿越历史场景,亲历动人故事,创新弘扬遵义会议精神。”“同时从历史跨越现实,又展示了贵州新时代⻛貌,很好地阐释‘转折·从头越’。”
展览选择遵义会议前后的三个重大历史节点“湘江战役、遵义会议、娄山关大捷”进行重点呈现,以全景式视角将遵义会议放入历史背景中,展现遵义会议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党、挽救红军、挽救中国革命,成为中国革命由失败走向胜利转折点的重大历史意义。展览以史实为基础,以真人、真事为选材,以“小切口”展现“大事件”。湘江战役的呈现不仅关注红军大部队渡江的艰难,还聚焦三大阻击战中的光华铺阻击战,以阻击战的惨烈顽强,辐射至湘江战役的大小战场,让观众感受湘江战役的悲壮,展现红军的顽强无畏。第二次娄山关战斗的内容呈现上,又将叙事重点选在娄山关大捷,充分展现毛泽东同志等的指挥之智、我军战士的战斗之勇,更以这场长征中第一场大胜仗,彰显遵义会议的“伟大转折”的意义。
紧扣“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红色文化数字化”主题,《转折·从头越》利用VR、AI、全息影像等技术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创新红色故事讲述方式,赋能红色文化数字化,在视听设计总谱上,采用身体交互、奇观场景等方案,生动还原、艺术呈现长征途中的江河飞渡、天险奇袭、战地拼杀,持续释放冲击心池的高能,拉进观众与历史的距离,让广大观众身临其境般感悟红军长征的浴血荣光与苦难辉煌,让历史“活起来”、理论“动起来”、信念“扎下根”,为红色文化传播注入全新活力。
佩戴上轻量化VR头显,视角中会出现一名导览员。伴随着导览员的描述和抒情,观众可以体验飞越、行进和深入等多元化、全景化视角。同时,导览员会对最佳观看区域和具体行动给出引导和提示,提升体验的流畅性和沉浸感。《转折·从头越》融合5G/6G多频段聚合技术与多AP协同智能组网,实现超低延迟、超高码率的数据传输。配合先进的VR内容传输压缩算法与分布式信道优化技术,可支持场地内40人及以上同时进行LBE大空间VR无线串流体验,全面提升稳定性与流畅性。同时画质上支持4K分辨率、120Hz+帧率的超高清内容流畅运行,适配复杂动态场景与高精度LBE大空间交互,能够带来近乎真实的视觉沉浸感与操作响应。
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》指出,必须增强文化自信,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,弘扬革命文化,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。以遵义红色文化基因为核心,以宏大叙事和细微展现相结合为内容基石,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“思想+艺术+技术”融合为策略,《转折·从头越》深度挖掘遵义会议纪念馆本身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,助力遵义会议纪念馆提质升级,成为具有创新宣传形式和生动教育感染力的红色教育基地,不仅是传承和发扬遵义会议精神的又一次创作实践,也将成为新时代数字化技术赋能红色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标杆项目。
据了解,作为贵州省“四大文化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,《转折・从头越》项目全面贯彻 “三个红色”重要指示精神,是实施红色文化传播矩阵建设工程的重要举措。该项目以多元化、强吸引力、更受民众喜爱的文旅新体验,深化“科技+红色教育”融合实践,构建深度融合的红色文化传播体系,旨在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资政育人的作用,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,为红色文化传承与发扬注入数字化创新动能。